close

【台灣醒報記者蕭介雲台北報導】大陸貴州等地久旱後近日突遇嚴重洪災,工程會主委李鴻源今天表示,台灣未來也是如此,甚至會是今天旱、明天澇,「沒有風調雨順」,因此台灣要蛻變為對水敏感的都市計畫,同時以「夥伴政府」概念,改變政府運作方式,思考因應氣候變遷的國土規劃議題。

談到未來的氣候變遷模式,李鴻源說,今天世界的糧倉在大陸,未來隨著暖化進展,糧倉會在變成草原的西伯利亞、加拿大北部荒地,而大陸和台灣等地,會變成沙漠化,台灣加上熱島效應,增溫效應會比全球高出一倍。

而當未來亞洲四大水系都出問題時,影響會非常巨大,李鴻源表示,當海平面上升一公尺,西部平原下陷、土地鹽化會更嚴重,現在能種的未來都不能種,而颱風會越來越強、山上土石流也會越來越厲害;以2025年推估,由於台灣是減碳的後段班,屆時將會被課3540億元的碳稅,「產業的未來在那裡?」。

現代財經基金會、台綜院今天舉辦一場「水資源開發與管理」產官學研討會,李鴻源應邀以「氣候變遷之因應與適策略」為題發表演講。

「即使今天做,都不見得來得及。」李鴻源強調,氣候已經失控,未來不是旱就是澇,甚至淡水河的洪水流量會比黃河還要大,例如石門水庫已經少了一億噸的庫容量,如果遇到莫拉克等級的颱風怎麼辦?政府要有風險概念,並思考政經中心是否都要放在北台灣。

李鴻源主張師法荷蘭,不要再迷信大系統,應透過修法等手段,廣設各式滯洪池等小系統,以結合國土規劃、立法、行政、工程、宣導等「總合治水」的對策,不但可以解決都市淹水問題,更能達到美化的效果。

「未來氣候變遷將會是跨部會、跨專業的協調運作。」李鴻源強調,工程技術有其極限和風險,不改變舊有思維,投入越多預算,問題反而會越大。

(圖:本報資料室)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netvibe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